造车,李彦宏才是真不情愿

首页    商业人物    造车,李彦宏才是真不情愿

img1

 

作者:李亦儒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这两天字节跳动九周年的演讲上,张一鸣讽刺了一些华而不实的用词,其中特别提到all in,他认为这个词不能随便用,随便all in 的团队有很大问题all in 有时候就是一种偷懒。

 

中国网民最早大面积知all in,应该是从百all in AI 开始的。2017年的百AI 开发者大会上,当时的百度总裁COO陆奇把这几个单词打在了幻灯片上AI是百度的机会,百度all in AI 这句话也曾出现在百度的官方公号上。

 

img2

 

后来李彦宏几次强调,他没说过这话,他我这个人说话还是倾向于留有余

 

留有余,这个表达跟李彦宏这几年的公开形象比较吻合。323日百度回港上市,外界把百度造车当作新的故事,新的股价增长点(之前百度美股因为造车消息一夜暴15.57%),但在李彦宏的股东信里,他只是捎带着提了一句我们最近还成立了独立的造车公司集,再无其他。

 

相较于股东信里对于其它业务之光明未来的笃定,造车这件事,李彦宏表现得像是真不情不愿。

 

前的财报电话会上,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介绍:与吉利合资的汽车公司进展正常,已经任命了该公司CEO,选好了品牌名称;一般一个新的电动汽车产品从立项到推出大约需要三年时间,百度合资公司的时间表估计也大概类似。

 

对比几天之后小米宣布造车时雷军的一整套公关表演,李彦宏的确是给自己留太多余地了。

 

当然,这几年的李彦宏可能没法太高调。在公开场合被一瓶矿泉水从头浇下,这类事上次发生在互联网精英身上,好像还是年轻的比·盖茨被砸奶油蛋糕。

 

img3

 

公众对百度的恨意一波接一波,李彦宏的反应就如同他去参加贝爷的生存挑战节目,本以为自己要挑战的是攀岩或高空跳伞,结果他被迫脱掉上衣,在泥潭里爬,忍着恶臭切开死牛的尸体,他一直沉默着忍耐,直到贝爷把李彦宏亲手割下的肮脏的牛皮毛套在李彦宏身上,并问他暖和了吗 还能说什么呢。李彦宏只是无奈地笑笑:是不冷了。

 

去年李彦宏推荐图书《创业维艰》时说他(图书作者)把公司卖了,所以才有时间写书,我天天都是苦难

 

 

 

2000年成立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些年我们看到苦难改变了不少企业家,如果没有改变他们的性格,也至少改变了他们的行事风格。但李彦宏是真的没变。

 

2019年,记者们开始追着李彦宏问,百度BAT中处于什么位置?这种问题背后的事实是2019年百度市值一度跌至不400亿美元,被美团、京东、拼多多超过,AT相距甚远。

 

李彦宏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说了一句技术含量没有那么高的,我们做起来就相对困难一点

 

如此让公关一听就眼发晕的表述,李彦宏还说了一箩筐。

 

2017年李彦宏接受《连线》杂志采访,成稿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李彦宏表示,百度所在的土壤是一个没有文化和道德背景来束AI发展的土壤。不像是西方社会,人们持有对算法的偏见与担心,认为这会打破传统价值,影响就业等等,这些都使得新技术的推动变得缓慢。在中国,一切都是相反的:社会的压力是希望企业越快发展越好

 

这段话当时没有引起争议,直到后来李彦宏又进一步说出了那句: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尽管这句话还有上下文,尽管李彦宏讲的道理没什么错,但央视还是跟广大网友一起发出了热评:人们最害怕的,不是李彦宏往枪口上撞说了错话,而或许是他说了真心话,是科技巨头对用户核心利益的熟视无睹,成为一种脱口而出。

 

虽说现在仅有雷军一个企业家仍站在聚光灯下频繁演讲,但李彦宏才是那个一直讲大实话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2008竞价排名的商业模式本身没任何问题,百度不会放弃该业务模

 

2010云计算这个东西不客气一点讲它就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东西

 

2012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大手笔地投入移动互联网,很像酒驾的情况,很刺激也很危险。每个人都觉得很兴奋,但是没有想到挣钱很

 

2017在移动时代,我们并没有什么可以再努力的

 

 

李彦宏从来都只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从不鼓舞人心。

 

2008年《中国企业家》杂志提到,数位百度在职、离职员工称,他们最欣赏的企业家是马云。2016年魏则西事件发生,有百度员工称在餐厅不好意思开发票,因为别人会知道自己是百度的。

 

马云比,李彦宏不会为员工主持婚礼,不会声势浩大地撒开工红包,从不跟员工称兄道弟,他不是某个圈子的大哥式人物,也不是喋喋不休为自己著书立传的教父。他不道歉,不解释,不为所动。百度回港上市时二次创业,二次出,可能已经是他说过的最具煽动性的话语。

 

这些年,他最耿耿于怀的应该只有一件事,就是百度的技术优势不被承认。

 

人们认为百度之所以能成为百度,是因为谷歌的离开。李彦宏不服2010年,百度占据75%的中国搜索市场,而谷歌只有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他们最终被迫退出中国

 

2018年谷歌试图蜻蜓计重回中国市场时,李彦宏再次强调了谷歌离开中国时各自的市场份额,并且说如果现在谷歌回来,我们正好可以真刀真枪地PK一次,再赢一次

 

当李彦宏想跟谷歌PK一次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否预感到,字节跳动的广告收入在半年之后就要超过百度,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每日停留时间最长App里完成搜索这个动作。百度面临的竞争,早已不是搜索与搜索的竞争,而是人们注意力转移带来的竞争。

 

跟技术无关的一切,李彦宏好像都未去真切的关心。

 

在中国,无声的不是管理,是技术,太少人真正关心技术的进步,太多的人醉心于把管理当战争,把自己当毛泽东李彦2008年在博客中写道。

 

当时百度的营收刚刚经历了连续三年的超高速增长,员工数量也从三年前上市时的几百人增长到7000人。外界认为百度应该快速搭建组织架构,李彦宏则坚持继续扁平化管理。

 

李彦宏当时的解释是:百度的业务就是单一的搜索引擎业务90%的资源要花在跟网页检索相关的业务上,所以整个公司就是一个大事业部,所以百度不需要平台,也不需要多事业部的存在因为实际上我就一个业务

 

这种扁平化管理,一直持续到李彦宏发现,不是每个百度员工都像他预设的一样理解百度文化。

 

百度的所有改变似乎都是不情不愿的。19亿收91助手时,应用分发平台的黄金时期已过;百度数百亿投O2O时,李彦宏O2O是技术含量匮乏的市场,大都是砸钱和发红包,非常同质化;搜索引擎带来的广告作为百度核心收入的增速颓势显现,李彦宏才开始延续陆奇时期的公关策略,称百度AI生态型公

 

img4

 

所以如今百度造车,李彦宏强调的是自动驾驶、数字城市、汽车智能化解决方案,而不是告诉人们,我要造车了,希望大家未来能买百度的车。

 

21年,两次上市,从首353%增长到破发,李彦宏仍是那个骄傲的技术精英。

 

*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2021年4月1日 21:20
收藏

物质生活参考

2020-11-25

视频-碰头

商业人物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