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王石:田朴珺的商业头脑

首页    商业人物    不靠王石:田朴珺的商业头脑

 

11

 

不靠王石是她常讲的话。她是承礼学院创始人田朴珺,制片人田朴珺、专栏作家田朴珺、演员田朴珺、室内设计师田朴珺、企业家田朴珺,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独立女性田朴珺。想到田朴珺,你最先想到什么?

 

 作者:任尚坤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壹 

 

“田朴珺,一代冉冉升起的商业巨子,一个独立自由的商界女精英。”要没有王石,你都可以想到各大年度盛典给田朴珺的颁奖词。都怪王石,他罩住了枕边人耀眼的光环,让田小姐躲都躲不开的成了大家口中“王的女人”。

 

王石总在说他直到50岁才真正接受自己商人的身份,而田朴珺总在说“我是个商人,是个创业者”。创业的田朴珺并不靠王石,“为什么是我要去抓住他,而不是他来抓住我呢,难道我不优秀吗?”

 

这是田朴珺在首部随笔集《习惯就好》中发出的疑问。

 

这本200多页、文风随意的书里,田朴珺严格遵循了“繁简得当”原则。她在“作为创业者”一节中,将自己的创业历程浓缩成了60个字:“我把十二岁时就萌芽的生意头脑,在地产界学到的商场技巧,在演员生涯中悟到的辨析能力,用在了影视投资行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做制片人。”

 

所谓12岁时萌芽的生意头脑,她用了573个字,讲把天津奶奶家附近批发市场几块钱的戒指运到上海卖,净赚了一千块。她说这是人生中赚到的第一笔钱。

 

第一次还有很多。她在书里详细讲了自己因外拍广告赚钱而被中戏勒令退学的经历,讲了在纽约求学当房奴的经历,讲了做“笨笨红烧肉”的经历……

 

不过,你最想看的她基本没讲。

 

比如,作为“王的女人”,她没提与王石的第一次相遇;作为六年的地产商人,她没提自己最成功的商业项目运作;作为首战告捷的制片人,她没提收获五亿票房的《中国合伙人》是如何诞生的;作为2015年再版书的作者,她也没提同年做的承礼学院。

 

目前,田朴珺是东阳横店九天云影视文化工作室、北京承礼文化传媒等8家公司实控人,其中北京玖阳晟禾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合伙人》联合出品方,田朴珺持股50%。当然,以上这些,和王石也统统没啥关系。

 

 

 贰 

 

与30多岁才下海捞金的王老板相比,田朴珺称自己20岁时就已经迈出了商业起点。2001年,她帮一个朋友在做的港口项目“拉投资”,但因为自己不会谈条件,所以最终并没赚到钱。

 

后来,田朴珺南下香港做了名演员。她与导演王晶合作,与梁朝伟、梁家辉、舒淇等同台竞技,可她没红。再后来,她转战房地产,做起了烂尾楼项目。在这期间,田朴珺认识了冯仑,又认识了王石。

 

“地产从业经历也还算不错,赚到了第一桶金”。在田朴珺书里,你可以看到她对这六年的整体评价,却并没有可供外界书写的项目细节。

 

2008年,田朴珺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提到王石。2011年,田朴珺离开了地产圈。那年,30岁的田朴珺去了纽约,60岁的王石去了波士顿,目的都是读书和学习。

 

这些年,王石和田朴珺都没少学习。

 

早在2006年,田朴珺就跑到长江商学院学习。后来,《新京报》于2013年对她的采访文章中称,“她自认朋友圈有限,十年来往的朋友也不超过十个,也不太喜欢应酬,所以读完书之后还来往的同学不多。”①

 

再后来,她又在自己书里讲:认识王老师之前,圈子蛮‘高端’的,跟王老师交往后,反而因为他不爱交际的缘故而疏远了。”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混圈子本身也是做生意的不二法门。这样看,又要怪王石,他影响了田小姐交朋友。

 

当然,这并不妨碍田朴珺一出手就是“王炸”。回国后,田朴珺成功投资了第一单生意《中国合伙人》。她在书里言简意赅“一看剧本我就喜欢”。

 

王石也喜欢。陈可辛接受深圳晚报采访时讲,“剧本完了以后,我第一个就是拿给王石看……王石给了很大的鼓励,当然也有投资。”②

 

这是两个商人“不约而同”的目光交汇。有了这次无足称道的小试牛刀,田朴珺决定亲自入场拍纪录片,再创视频类内容的丰功伟业。

 

 

 叁 

 

从2014年开始,田朴珺先后在世界不同城市采访各界名人,由九天云工作室出品《谢谢你纽约》等系列文化视频节目。此外,其另一个创业项目是承礼学院。官方公号称,承礼学院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掌门人指导下创办的商业资源共享平台,致力培养能力、格局、品味、思维、学识均世界一流的企业家。

 

以介绍承礼学院为初衷,田朴珺在2018年出版了她的另一本书《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书中讲,承礼学院以礼仪为基础,既学习现代礼仪和西方先进的商业管理理念,也将中国文明之美传递给世界,是一座促进中西方交流的文化桥梁。

 

这怎么看都是个功德无量的商业项目。另外,你基本可以从目录直观了解全书要点:那些世界大咖所教给我的优秀品质,还有我要教给你的“贵族礼仪”,比如怎么吃饭、怎么穿衣、怎么赴宴、怎么办事、怎么说话以及怎么玩等。

 

既是专栏作家,写文配图自是常有的事儿。其第一本书序言部分有60余张单人照片,占据全书配图的75%以上;第二本书字数明显多了,合照也多了,近40张合照分散在全书各个章节,占总配图60%以上。其实,要传达的也如封皮所讲,“在任何地方,你都应该拥有短时间建好圈子的能力。”

 

不过,混圈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捧场不是,配图更不是。比如2014年,田朴珺撰文讲述褚时健再创业的故事,并配发了张与褚老的合影。这本是一次私人会见,向来保守的褚时健事后公开回应,合影并非情愿,但王石在,他不能不给面子。

 

承礼学院官网上,分设有针对海外企业家、国内企业家和青少年的相关课程,收费标准依然是谜。有报道称,其年课程高达99万元,但“商业人物”查询学院相关平台后未能发现该数字的出处。

 

今年9月,田朴珺授权腾讯《贵圈》刊载了她与友人的一则对谈,她坦诚,没有王石,至少承礼学院不会被那么多人注意到,也不会有那么多学员感兴趣,“很多人帮助我当然有他的原因”。不过田朴珺最后也强调,在国外,无论拍纪录片还是开拓海外课程,必须靠自己去死磕。③

 

靠自己也要靠朋友。做缺乏实物产品的生意无外乎围绕资本和资源的商业变现,而做知识与教育生意更需要有“名师”站台。承礼学院过往招生海报中,不乏中外名流、各国政要等,其最新2019珠峰计划正全球招生,王石等诸多海内外企业家将亲任多个模块领衔导师。

 

最近,王石也出书了,名字叫《我的改变》,但在这本19.3万字的书里,田朴珺这个名字未出现一次,难道田小姐对王石的改变没起到丁点作用?

 

可田朴珺却每每接受采访时都说,改变一定是相互的。

 

 

注释:

 

①  刘玮:《田朴珺:一个女演员的逆袭》,新京报,2013.6.5。

②  裴军运:《<中国合伙人>田朴珺任制片》,深圳晚报,2013.5.10。

③  李建之:《田朴珺独家回应“贵族论”》,贵圈,2019.9.30。

 

参考:

①  田朴珺:《习惯就好(珍藏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10。

②  田朴珺:《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7。

 

*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

2019年12月27日 22:10
收藏

物质生活参考

2020-11-25

视频-碰头

商业人物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