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最终解释权,归刘强东
作者:赵一川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现在的互联网大佬里,公开表现得很焦虑的,刘强东算一个。
最近京东的新闻不少,比如人员优化、严格考勤、管理层反思大企业病等,但最能勾起外界关注的,还是刘强东的一番内部讲话。在讲话中,刘强东重申了要奋斗的大道理,尤其那句“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让京东的兄弟梗又火了。
一家公司在顺风顺水的时候,老板是不会说这种话的。那个时候,只会大块分肉、大碗喝酒,兄弟情长。刘强东就有过这样,前几年网上流行的视频里,他因为员工宿舍是蹲便器气的想骂人,许诺过要让公司造房子并以成本价卖给员工,还说要让普通员工的薪水待遇,永远比他老家的县长要好。
大家都是兄弟,怎能让自己的兄弟吃苦呢?
对京东来说,兄弟梗的确算不上新鲜事。这个词刘强东很爱用,在时不时就发布的内部信里,他每次都得喊上好几声。他的兄弟们每每腼腆地端着酒杯,看着老板意气风发,一副快意商场的模样。
在生意好做的时候,没人去计较到底谁算是兄弟。刘强东曾解释过,他所说的不是那种在公司混日子的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是真正的兄弟。然而,他的解释被有意无意忽略了,外界把京东看成一家兄弟文化弥漫的公司,刘强东就是那个带头大哥。在东哥的一声声兄弟里,没准真有人犯了迷糊。
但是当京东增长遇到瓶颈,差点掉出零售行业的中心时,这和谐的一幕就变了。
过去几年电商格局急剧变化,加上整个消费环境的影响,不止是京东,其他电商巨头的高增长神话也很难继续。其实,刘强东整肃兄弟队列的话没毛病,在任何一个有业绩或盈利追求的组织,躺平或混日子都是难被接受的。京东之所以被吐槽,是因为兄弟这杆旗在过去飘的太高了,猛然间对兄弟们这么严苛,有点让人不适应。
现在看来,刘强东还是需要兄弟的,只不过能够入围兄弟圈的半径已大大缩小。具体来说,就是采销队伍。
这次刘强东猛批一些高管和员工懈怠时,京东同时宣布,从今年7月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的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至20薪,并且业绩激励上不封顶。除此之外,京东零售的所有采销业务管理者,将获得平均涨幅30%的现金加薪。
这距离京东采销的上一次涨薪,还不到半年。当时不仅一线采销大幅涨薪,京东还发出召集令,希望离职的采销兄弟“回家”。在其他互联网大厂纷纷优化降薪的背景下,刘强东对京东的采销员工,堪称大方。
在整个京东的盘子中,零售业务是最核心、收入占比最高的业务,也是京东多元化业务的基础。其中京东零售的收入占比,占到将近九成。而采销作为撑起京东业务大盘的一线关键岗位,分量自然是很重的。
在京东的历史上,采销一度非常强势。作为商品采购和销售策略制定的一环,他们手握流量分配和众多资源,是实实在在的挣钱部门。执行多年的采销一体模式,让京东成为电商巨头,但其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比如,采销一体对自营业务的资源倾斜,影响了京东的POP(第三方商家)生态。京东自营的消费体验固然不错,但价格也贵,在流行低价竞争的当下,这显然是不利的。
从2019年开始,京东开始尝试采销分离,主推的是时任京东零售CEO徐雷。但貌似成效不大。大概要动的奶酪太多了。徐雷之后,担任京东零售CEO的辛利军曾表示,采销分离的难点在于分合之间的融合有难度,会产生混乱。辛利军在这项改革上同样困难,去年11月,这位刘强东曾经的肱骨兄弟,被免去了职务。
过去一年,京东的采销体系进行了一轮大变动,由刘强东亲自主导。调整之后,按具体品类拆分为众多采销作战单元,这些作战单元拥有更大的经营决策权和人事财权等,同时自负盈亏。且从采销普通员工到CEO,中间最多只有三个层级。另外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在各个作战单元内部,不再区分自营和第三方商家,而是被统筹全盘考虑,实现所谓的“平权”。
刘强东把赌注,押在了采销兄弟们身上。
从成绩上看,这次架构大调整是有效果的。今年一季度,京东营收和净利润超过预期,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4月份的数据也不错,用刘强东的话说,那就是公司各项参数稳住了下滑的势头。果然,谁能赚钱,谁才是真正的兄弟。兄弟的最终解释权,就握在东哥手里。
就是不知道,这些采销员工,能不能长久成为老板的兄弟。
在历史上,把手下当作兄弟的著名范例,是战国名将吴起。他喜欢和士兵打成一片,同吃同住,不辞辛苦。《史记》里有一句话,“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说的是有一个士兵腿上生了脓疮,吴起就亲自用嘴为他吸出脓血。做到这个份上,兄弟情直接拉满。但后面还有一句,“卒母闻而哭之”,是因为吴起曾为这名士兵的父亲吸过脓血,结果为报答吴起的恩情,这位父亲战死了。现在,看到吴起又对儿子这么做,母亲只能忧虑痛哭。
刘强东当然不是吴起,但对他的兄弟们来说,看到老板怒斥“躺平”的讲话,这大幅涨薪也不好拿啊。
*头图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