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妍又喘了一大口气

首页    商业人物    杨惠妍又喘了一大口气

 

img1

 

作者:郭儒逸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展期复展期,展期何其多。

 

困境中的碧桂园又争取到点时间,过去两个晚上,碧桂园的债权人接连投票表决,同意对几只境内债进行展期。经过一番各怀心思的博弈,碧桂园拿到了想要的结果。

 

这批债券停牌已近满月,有意思的是,展期方案并非一次性通过,由于投票时间屡被推迟,堪称挤牙膏式的表决。背后的讨价还价,或许很激烈。

 

债权人们的选择不多,与其鸡飞蛋打,不如暂时留在碧桂园的大船上。让时间来抚平内心的焦虑。

 

95日,就30天宽限期到来之际,碧桂园紧急兑2250万美元的境外债利息,避免公开违约。这笔钱原本应87日兑付,但区区两千多万美元,彼时的碧桂园都没能拿出来,直接点燃这家巨头房企的债务险情。随后不久,碧桂园宣布十余只境内债停牌,危机扩大。

 

对接掌碧桂园刚半年的杨惠妍来说,过去一个多月,领导公司化债并安抚市场预期,应该是她的核心工作92日,碧桂园所发行1605到期,余额还39亿。这也成了第一只获得债权人同意展期的债券。之后似乎就成了性价比最高的化债出路。

 

从这些展期方案来看,在到期日后,碧桂园还钱的时间可长达三年。这个过程同样是挤牙膏式的,每隔相当一段时间,债权人才能拿到一定比例的本金。对碧桂园有利的一点是,这些债券中不乏全部由机构投资者持有,这大大放宽了谈判的空间。方案很残酷,但大家都不得不做时间的朋友。

 

截至目前,这一批计划展期的债券中,唯一还未进行表决的1602

 

这只债券的发行人是广东腾越建筑工程公司,发行2016年,发行规20亿,今1021日到期,目前余4.92亿。广东腾越是碧桂园旗下公司,主要负责项目施工1602的发行担保人就是碧桂园。

 

广东腾越的现状并不乐观,今年上半年净亏3.65亿。据其披露的报告显示,截至上半年,广东腾越待偿还债25.6亿,待偿还银行借14亿。其中,一年内待偿还有息负债37亿,占有息负债比重超过九成1602,自然是很难按期还上了。

 

在这一番展期操作下,目前碧桂园仍保持着公开市场的信尽管成色令人不够踏实。据碧桂8月底公布的半年报,其净资产2544亿元,账上的现金与一年内到期负债相比,基本还能够覆盖。碧桂园的基本面,似乎高出某些爆雷房企不少。

 

而股市也颇给面子,获批展期之后91213日,碧桂园连续大涨收盘。

 

img2

 

但毫无疑问,筹钱回款仍然是杨惠妍的要务。最近,碧桂园进行了两笔惹人注目的操作:

 

一是将持有的广州亚运城项目股权出售,总价13亿。据称,其实际所得款项将用于保交楼等。碧桂园2009年联合投资该项目,当时是为配2010年亚运会所建,曾是广州市场首个百亿楼盘。在持股长14年后,碧桂园还是选择了脱手。

 

债转830日,碧桂园公告称将发3.51亿股新股,由位于香港的建滔集团旗下公司认购。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再融资操作,而是碧桂园欠对方款项,新股认购款将用于抵消部分欠款。根据发行价格算下来,抵消欠款金额约2.7亿港元。交易完成后,碧桂园还将欠对方16亿港元。

 

碧桂园无疑是捡到了政策利好,在此两天前,证监会刚松绑了上市房企再融资规定,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拿到令牌的碧桂园,马上采取了行动2.7亿港元固然是个小数目,未尝不是一个化债的新思路。

 

碧桂园能否顺利度过流动性危机,现在还很难说。其官网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在内地的项目总数3103个,业务遍布全国。尤其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在枯燥的财务术语和数字背后,是庞大的待交付楼盘和无数的购房者,流动性危机已远远超出一家房企自身。

 

可以作为对照的,是碧桂园在海外的某些项目现状。据外媒报道,曾被碧桂园寄予厚望的马来西森林城项目,就是缩影之一。

 

这个项目是几年前碧桂园风光时的产物,号称被《福布斯》列影响世界未来5座城市。项目2015年动工,要在大马最南端建造一座面积2000公顷的超级大盘。预期的买房者是全球有钱人。2016年年报中,碧桂园曾表示该项目的开发时间将达20年以上,并且凭借以销定产的策略,自身资金可以支撑项目开发。

 

8年时间过去,这个项目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预期中的买房大军也并没到来。除2019年年报中提过一句之外,此后的年报中没有再提及。报道称,如今这个项目成了碧桂园国际债权人的抵押目标。

 

昔日的那些豪气干云,却成了碧桂园的累赘。而杨惠妍正是要在这些大小累赘中,艰难找到碧桂园的脱困之术。

*题图购买于视觉中国

 

2023年9月13日 20:20
收藏

物质生活参考

2020-11-25

视频-碰头

商业人物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