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的金龙鱼,你还好吗?
作者:陈思美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粮油第一股”金龙鱼(300999.SZ),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随着“油罐车混装”事件持续发酵,金龙鱼也被卷其中。7月9日有博主发布视频称,根据行车轨迹,涉事车辆曾在金龙鱼旗下工厂卸货。尽管公司对此做出回应,但最终调查结果没有出炉前,二级市场情绪消极,7月10日金龙鱼股价一度跌超8%。
这对金龙鱼无疑是雪上加霜。近三年来,这家昔日被资本热捧的粮油巨头,正深陷增长烦恼,业绩萎靡、股价遇冷,市值较最高点时的7800多亿,跌去6000多亿,股价跌幅超80%。
金龙鱼全称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囊括金龙鱼、胡姬花、香满园等多个品牌,身后背靠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家族,是丰益国际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目前由郭鹤年的侄子郭孔丰掌舵。
郭鹤年是最富盛名的华人富豪之一,其商业帝国横跨糖业、地产、酒店、金融、传媒等等多个领域,享有“亚洲糖王”、“香格里之父”等美誉,稳坐马来西亚首富二十多年。
粮油是郭氏家族重要的一块商业版图,早在1988年,负责家族大豆油业务的郭孔丰便前往深圳开发中国市场,与中粮合作投资了粮油企业南海油脂工业公司。2005年,叔侄联手成立益海嘉里金龙鱼,专攻内陆市场,与中粮旗下的福临门成为竞对。成立后,公司借助自身资本力量,很快便通过并购等手段打通产业链中下游,成为中国油脂市场的绝对霸主。
作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金龙鱼的营收曾一度是贵州茅台的两倍,市场一度看好这只“金鱼”。尤其2020年10月金龙鱼登陆资本市场后,犹如鱼跃龙门,三个月市值暴涨6500亿元,成为投资者疯狂追捧的“香饽饽”。
然而,高光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净利连续三年大幅下滑,投资机构接连撤出,股价跌跌不休。尤其2023财年,其营收净利双降不说,扣非净利跌幅达58%。背靠巨贾,在叱咤中国粮油行业30年的金龙鱼,似乎快要游不动了。数据显示,相较上市之初,金龙鱼的股民已减少过半。
粮油米面具超强的刚需属性,且金龙鱼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按理说境遇不该如此惨淡。但认真梳理一下财报,就会发现,这并非一门赚钱的生意。
粮油米面行业属性就是薄利多销,门槛低。近四年为例,金龙鱼的毛利率最高不过在10%左右,最低不足5%;净利方面去年更是低至1.11%。与同属“四大神水”的茅台和海天酱油,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近些年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鲁花、福临门等行业龙头的崛起,对金龙鱼产生了不少压力。
极低的毛利率,也使得让金龙鱼对原材价格变化极为敏感。如2020年以来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就给金龙鱼的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为了应对成本端变化大量储备原料,却又拉低了其净利。如2022年,金龙鱼的536亿元存货中,就有251亿元为原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金龙鱼近些年还一直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然而成果惨淡,2020年公司套期保值业务亏损了35.5亿,2021年亏8.4亿,2022年又亏了2.44亿。
另外,金龙鱼一直采取的是重资产运营的方式。与传统印象中的卖油、米、面等厨房食品不同,金龙鱼为了建立护城河,长期以来一直着力于产业链垂直整合。它不仅把手伸向上游,从事农副产品的加工,还将豆粕、米糠等副产品变成饲料,甚至通过油脂科技工艺产生相关产品。从营收结构看,2023年其厨房食品实现营收1476亿,营收占比高达58.7%,饲料和油脂业务总的营收为1022亿,营收占比40.7%。
这种模式,好处在于能迅速凭借规模效应,成为行业巨无霸;劣势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财报显示,金龙鱼的负债率常年保持在60%左右,债务压力已经凸显。另外,如果从多品牌、多品类等细分方面来看,金龙鱼实际上真正能守江山的大品牌还是有所欠缺。
自2015年起金龙鱼不断寻求新的增长曲线,这一年它推出了酱油品牌“丸庄”,但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益增长。醋、料酒、酵母、植物肉等产品,金龙鱼也均有所涉猎,效果均不尽人意。
2022年起,金龙鱼也开始尝试预制菜、中央厨房等半成品食材的加工业务,推出“丰厨”这一专属品牌。仅仅是在去年上半年,金龙鱼在丰厨板块的研发上就投入1.14个亿。
客观来说,预制菜与金龙鱼的主营业务,其实可以产生比较好的结合。但目前,预制菜和中央厨房依然是竞争激烈的状态,金龙鱼这些尚在初期建设阶段的项目能否突围而出,尚未可知。金龙鱼,寻求新增量的道路依然曲折。
另外,口碑问题也在困扰着金龙鱼。今年315前夕,金龙鱼遭遇知名职业打假人王海对其旗下五常大米产地为假的质疑。现如今,又陷入“油罐车混装”舆论危机。这些负面舆情,多多少少对其后续经营产生干扰。
好在,作为一家拥有雄厚外资且知名度极高的巨头,金龙鱼依旧保有逆袭的资本和条件。
今年,金龙鱼创始人郭鹤年已101周岁,他的侄子郭孔丰也已75岁。企业交接班问题尚不明朗的前提下,两位老将还能够为金龙鱼发展再续辉煌吗?一切尚需拭目以待。
*题图人物为郭鹤年,购买于视觉中国